脑机接口演示遭质疑作秀,专家却称马斯克的创意能助力自动驾驶,
作者:若卡
北京时间上周六,创新狂人埃隆马斯克(Elon Musk)专攻脑机接口的公司Neuralink展示了最新成果。
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用三头小猪来演示了最新一代脑机接口产品。
它将一枚直径23毫米、硬币大小的芯片植入大脑,就能读取想法,转换成与外界设备交流的命令信号。
发布会上的小猪植入设备已有两个月,活蹦乱跳,还能让在场观众“读”到它的脑活动信号。
在日常生活中,Neuralink既定的目标是通过神经技术,在大脑中植入设备,从而克服或至少减轻疾病折磨,比如发送信号到大脑中抑制抑郁状态,最终使用高科技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。
这在海内外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,有人觉得马斯克又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,另外一些则认为脑机生意还存在于概念之中,引发了伦理问题的担忧。
本期推介《福布斯》的文章《马斯克的Neuralink激发了有关AI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思维复制讨论》(Elon Musk’s Neuralink Showcase Spurs Mind-Copying Discussion About AI And Self-Driving Cars),作者Lance B. Eliot博士世界著名的人工智能(AI)和机器学习(ML)专家。
作者表示,所有这些假设和争论,都有关于复制人类思维的可能性。而将其与人工智能联系起来,基于这样的人工智能或许能更快制造出自动驾驶汽车。
首先,从实物复印说起。
复制品虽然看起来和原件一样,但仔细来看,也许颜色差了些,线条也有点歪斜。所以,复制品与原件并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、精确的匹配。
那么,人类的思维如果被复制,会怎样呢?它会和原来的一模一样,还是会更好或更坏?
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,也是一个在哲学家、神经科学家、认知专家、人工智能(AI)专家以及许多其他理论家和实践者中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。
例如,将一个完整的大脑思维拷贝到另一个大脑中,接收思维拷贝的人可能会因为精神混乱而无法正常工作。
而如果人类思维可被读取复制,它能被复制多少份?
假设爱因斯坦还活着,复制100个副本,也许会带来关于物理学和世界运行的新理论,远远超过爱因斯坦一人的成就。但如果一个邪恶的思想被复制,它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。
作者称,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
如果最早的观点是将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,那么现在则是复制到电脑里,甚至如同马斯克在Neuralink演示会上曾说,实现大脑与人工智能的协作。
作者认为最适合应用的就是自动驾驶汽车。
虽然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人工智能完全自主驾驶,在驾驶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人工辅助。
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人类仍然需要参与驾驶任务,人工智能无法完善“最后一英里”。
像Siri等人工智能系统助理出现,人类可以坐在车里说话,使用语音指令驾驶汽车。
但作者表示这一点也不实用,说话比动手操作慢太多,还可能在紧急情况下被系统误解。
唯一比说话和四肢活动都快得多的,就是大脑的思维。假设你的脑袋里有一个脑机接口设备可以无线连接到车上,就能迅速凭借心里的念头驱动驾驶。
如果发生问题,比如一个人突然开了小差,或者有人酒驾,想法会变得疯狂。那么人工智能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漏,冷静应付上述的异常情况。
因此,脑机借口发送指令来增强人工智能,人工智能为其保驾护航,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不失为自动驾驶汽车一个有趣的解决方法。
不论怎样,马斯克的疯狂想法在不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,复制的思想有无人格权利?有意识参与的人工智能是不是真正的自主?都要留到之后才能解决。